呼和浩特:新质生产力赋能老区春耕“新画卷”

2024/04/09  浏览量:     

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最热词汇。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耕备耕已在革命老区呼和浩特全面按下“启动键”,备足农资、农机“体检”、农技培训、农技“下乡”、农业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乡间地头,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新质生产力赋能老区春耕“新画卷”,希望的田野上处处生机勃勃……

建良田:“数智”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块块初现雏形的农田错落有致,大型机械穿梭在田间地头,土地平整、田埂修整等工作有序进行。据了解,2024年,金河镇碾格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北片区实施面积3500亩,南片区实施面积1800亩。其中碾格图村南片区作为本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数字农业示范区,导入了“喜耕田·一体化云首部”及“农抬头”数字农业云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集成软件系统、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土壤墒情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水力控制阀(电磁阀)等实现项目“创模式、定标准、竖标杆、做典范”的先导目标。

“喜耕田一体化云首部”设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喜耕田·一体化云首部”设备是一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借助灌溉系统,将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精准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通过手机App操作,不用人工下地去开阀门浇地,可以浇灌400多亩田地,寿命长达30年,通过水肥一体化精准操作,可有效提高收成降低成本。” 华维可控农业(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院内蒙古分院院长梁海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相比传统方法,使用这套系统,水的利用率提高30%至40%,肥料利用率提高20%至30%,不仅使农作物的品质更佳,同时还省工省时,有利于大规模种植。”

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1800亩高标准农田实施后,在改善土地的地力的同时,通过对项目区田、水、林、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可使玉米作物的产量得到显著提高,新增节水能力8.66万立方米。

“有了智能化系统,我们改变了传统的靠经验,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能降低肥料使用率约20%,灌溉过程中能节省约70%以上的人工,根据‘四情’监测系统(苗情墒情灾情虫情)按需施肥,根据作物生长模型建立一套高标准化的数字农业种植模式,提升整个项目区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管理水平。” 赛罕区金河镇碾格图村党支部书记郭永钢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后玉米作物增产能力27万公斤,年平均增产效益为64.8万元,大力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副局长郭旭介绍,今年,呼和浩特市成功争取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4.79万亩,其中,新建14.54万亩、改造提升10.25万亩。计划实施项目28个,项目实施后,亩均投资由1800元提高到3000元以上,有效提高亩均建设标准,达到节水效果显著、粮食增产显著、耕地质量显著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提升显著的效果。

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长兰文奎向记者介绍:“亩均建设标准提高了以后,我们要突出智能化,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特点,积极推广运用‘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改良’‘引黄澄清滴灌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智能气象节水灌溉’‘台长井长制管护’等14种模式,为全市提升粮食单产、提升耕地地力、实现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良技:既高效又省力

在赛罕区巴彦镇五路村,万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闫瑞东正在检修拖拉机,通过调试北斗导航系统,确保机械能在即将到来的春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万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闫瑞东正在检修农机

“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不仅解决了播行不直问题,还可以根据设定轨迹进行自动作业,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田间播种。采用装载北斗导航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播种机,8小时可播种40亩。如果用人工播种,同样8小时,三四个人仅可播种十多亩地。” 闫瑞东介绍,“我们现有的农业机具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可为周边4万亩左右耕地提供服务,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郭旭介绍,围绕抓好全市农作物机耕机播质量和大面积提升作物单产的工作要求,呼和浩特市充分做好农机保障的准备工作。目前,全市可投入高性能播种机185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554台、播种机14900台、耕整地机械81346台,合计共有春耕生产配套农机具96800台。可投入春耕生产服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119家,已培训农机手、修理工609人,确保农业机械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服务春耕生产。
备足农资服务春耕

走进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低碳环保复合肥企业——内蒙古政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仓储库,机声隆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设备正按照用户不同需求,有序分装着各类肥料,服务周边农户春耕生产所需。

据内蒙古政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茂林介绍,公司主营缓控释肥、掺混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和新型肥料,通过与国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产品升级换代。特别是新推出的智能高端新型肥料——缓释肥料,以其独有的“精准控释、环保节能、抗旱增产”等特点获得了广大经销商和农民朋友的信赖,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科技护航春耕生产的同时,农技人员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精准掌握种植技能。“大家好,这是蒙苗农业今年引进推出的新品种,本地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连日来,在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蔬菜基地,内蒙古蒙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大批量地向周边旗县区农户供应新品种蔬菜种苗,助力春耕生产,科技特派员曹鹏忙着为农户讲解新品种的特性和种植知识,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和管理,借助科技力量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郭旭介绍,呼和浩特市充分利用各级农牧部门推广、土肥、植保、种业、农机等专业技术力量,整合人员和技术,集成组装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操作简便易行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进一步提升高产技术应用覆盖率和到位率。整合全市各级农业科研、农机推广技术专家的力量,推动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春耕备耕技术保障工作体系。

施良策:“耕”种新希望

走进土左旗敕勒川镇只几梁村的年年有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大厅记者看到,种子、化肥、地膜等各类春耕物资准备就绪,前来咨询购买春耕物资的农民络绎不绝,公司5名技术工作者现场为农民答疑解惑,把脉问诊。
各类农资产品一应俱全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年有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5年来,通过优质农资和农副产品购销、先进农技推广,为当地种植户累计增产增收近3亿元人民币。

“目前肥料、种子、地膜、农药等农资保障充足,储备玉米种子15万亩、向日葵种子30万亩,化肥储备近一万吨,后期陆续还有新的原料进入。”公司销售部经理张亚龙介绍说。

据郭旭介绍,眼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呼和浩特市农资储备工作有序推进,各类农资供销社、农资经营门店加大采购、备货、调运力度,经农情调度全市化肥储备7.77万吨,占春播需求量的70.6%,农药、地膜、马铃薯种薯等农资物品亦储备充足。同时,组织农业、市场监管、供销、商务等部门扎实做好种子、农药、农膜、化肥、农机具及零配件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货源组织,开通绿色通道,畅通物资运输,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深入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力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每到春耕时节,呼和浩特市百余名科普专家服务团成员就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农业园区和基地,面对面向种植户普及科学种养殖知识,手把手指导科学种养殖方法。

“不要觉得这是个南方水果就不好伺候,只要咱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照着去做,保管你丰收致富。”科普专家服务团成员、科技特派员王宏智在和林格尔县绿野基地指导时说道。王宏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苗木选择、培土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控梢保果等方面,向在场的十余名种植户作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并答疑解惑。

据悉,为助推春耕生产,全市农技人员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目前已累计培训农户0.3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册,市、县农技人员下乡2300人(次)开展技术指导。

农时不等人,奋蹄赶春华。在广袤的田野上,新质生产力正让农耕越来越酷炫,一幅幅生动的“春耕图”,在青城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