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楷模魏明:60年,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2023/12/13  浏览量:     

 

魏明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成长起来的老党员、老干部。60年来,他矢志不渝弘扬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人生华章。他出生于张家口市,15岁参军,19岁就被部队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魏明第一次学雷锋做好事,是当排长时和放映员张宪春帮扶一位双目失明的小脚老大娘,他们轮流背着把老人安全送到家。从此开启了他的学雷锋之路,一学就是60年,一做就是60年。

魏明是内蒙古自治区监狱管理局退休干部,他从军35年,从警10年,有着58年党龄,今年已年近80岁,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十大社会公益名人”等。近日,他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称号。

初心如铁,爱民如天

今年50多岁的董培英,有23年是在魏明的帮扶中度过的。1996年11月11日,风雪交加,董培英一大早就接到居委会通知,有一位军区的同志会来看望他们,交通不便,天气状况恶劣,人还会来吗?大约11时左右,一个身影蹒跚地向他们走来。这是董培英和魏明的第一次见面,魏明看到一家人站在用铁皮拼接出来的房子前,两个7岁左右的男孩儿穿着大鞋,鞋尖处还开着口,房间内只有几床被子和两个水缸。当看到水缸里装的不是水而是全家人的衣物时,魏明眼睛湿润了,“我是组织派来看望你们的,你们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以后爷爷每月资助你们200元,每月的今天会给你们送过来,直到你们高中毕业。”魏明望着两个孩子说。

多年帮扶如一日,转眼间董培英的两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两人的婚礼,魏明都是主婚人。在小儿子的婚礼上,董培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动,操着最朴实的卓资县话说:我们这个家有今天,多亏了大好人魏明,他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宾客们自发地端起酒杯排起长队给魏明敬酒,这一杯杯酒既是对魏明无悔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共产党员真诚的致敬。魏明把共产党的好用实际行动写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帮助别人,不是让别人说我好,而是让群众说共产党好。”1998 年 2 月26日,魏明拖着打着石膏的腿带着董培英的儿子去医院治疗眼睛,偶遇来自山西榆次不省人事的梁彦红,其朋友身上只有200元,与住院押金和治疗费用相差甚远,魏明及时筹措1470元垫付,让其入院治疗。

2013年8月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妇女苏日娜的儿子中考后精神失常,她从网上“搜”到了全国优秀志愿者魏明,寻求帮助。面对母子俩,魏明把心爱的“爱的引领”编号001的顺风车毅然决然地抵押给医院,孩子得以及时治疗,痊愈出院。

“我会一辈子念着你的好!”这是83岁的蔚大姐对魏明说的肺腑之言。2015年10月8日上午,正当家里人准备为魏明庆祝70岁生日,一个电话打来:“我是老蔚,胸口闷疼,快不行了,孩子不在身边,能不能带我去医院看看?”魏明立即联系车辆将其送往医院,并筹集住院押金。当急诊室里发出病危通知书需要家属签字时,魏明不假思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蔚大姐得到及时救治。

初心如泓,勇于担当

自1985年以来,魏明帮扶贫困服刑、劳教人员子女31名,资助金额累计84000元。为刑释解教人员资助现金7300元,捐助衣物、被褥140余件套,家具电器9套,各种书籍400余本。

2012年,魏明被推选为“最美青城人”候选人时,呼市第一女子监狱的430名服刑人员投了他的票。评委会说:这430张特殊群体的投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推选魏明为“全国优秀志愿者”时,少年犯管教所840多个推选魏明的签名,汇集到12米长的红色条幅上,寄往中央文明办的评选现场。

一个刑满出狱的中年妇女说:“是魏老师这样的好人领着我们重新回到了社会。”岳敏(化名)说:“我曾是一个二进宫的惯犯,魏老师对我有重塑之恩。”他像慈父一样关爱她,鼓励她,每月给她定时存100元生活费,经常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两年的劳教期减为一年零十个月,她提前释放,魏明又帮她联系了工作,买了生活用品送她去上班。但因受不了别人的歧视和冷漠,岳敏选择了逃离,又重操旧业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呼市女子监狱服刑。一天,魏明来监狱授课,那天正好是岳敏的生日。当天过生日的人有两个。当岳敏的名字第三次被喊到时,面对慈父一样的魏老师,深感无言面对又无法逃避的她扑通跪在魏明面前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再次面对狱中的岳敏,魏明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的日子,魏明经常带东西来看岳敏,悉心教育鼓励她。每年岳敏生日时,魏明都会带着蛋糕过来给她庆生,一直持续了7年。因表现良好,岳敏提前3年释放。如今,岳敏开了一家水果捞店,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当许多服刑、劳教人员的孩子最痛苦无助的时候,陪伴他们成长的不是爹妈,而是身为共产党员的人民警察、好人魏明。20年前,王某与丈夫因违法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1年。家里三个孩子大的11岁,最小的只有6岁。魏明担当起了“养父”的责任,寻求镇政府救助,吃饭问题由政府解决。在7年的时间里,魏明利用休息时间定期给孩子们送衣服、书本、笔等生活、学习用品。每当孩子过生日,魏明有时无法前往,就委托朋友给孩子送去蛋糕和祝福,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温暖,直到其父母刑满释放回家,三个孩子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开了汽车修理厂,大女儿在包头开了一家美容院,小女儿在呼市开了一家美容院。

初心如炬,踔厉奋发

呼和浩特市的许多人都知道,顺风车队的127辆私家车在陌生人之间传递着温暖。呼和浩特市顺风车队的发起人是魏明,顺路载客的举动源于一件小事。2003年11月,为了方便接送孙女,魏明买了一辆车。当时正值非典时期,没人敢拉载乘客,为了方便他人,魏明做起了顺路捎脚的事。在他的影响下,周围几位有车的朋友和他一样开起了顺风车。送你一程不收费,只愿你留下一个好心情。这是顺风车队成立的意义和价值。

魏明说,顺风车主要针对特殊时段(公交车始发前、收车后)、特殊路段(公交车车次少、出租车不愿跑)、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孕幼急)提供帮助。顺风车全部都是私家车,是流动的爱心传递接力车。2011年3月5日,也是学雷锋日,魏明和车友正式挂牌成立了中国公益工作委员会呼和浩特市顺风公益车队。

尽管是免费做好事,但有时也会有人质疑,魏明和伙伴们都无怨无悔地坚持下来了。魏明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并不渺小。无数把泥土凝聚在一起,就会聚成一道山峰,一条山脉,这样的山峰和山脉就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只要是利民的事儿,魏明觉得自己都责无旁贷。车后备箱里经常放着砖头和自制的警示牌,多年坚持给无盖窨井设立警示标志。几年下来,魏明和他的顺风车队已为呼和浩特市区放置警示标志400多个。

如今,顺风车队从最初一台车发展到127台车、129名成员,遍及青城的各个角落。顺风车队像磁铁,把好人扎了堆。

初心如磐,绽放芳华

他用饱满的热情、火一样的激情,用潜移默化、有的放矢的方法启迪心灵;用以身试教、和蔼引导的方式滋润心灵。在公益宣讲中,魏明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受众做充分的准备,包括一皮箱的道具、条幅等,这些条幅连起来足有大半个篮球场那么大。魏明的公益宣讲在青少年中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模范形象。

一次,一学校举行了一场优秀少先队员和道德模范走红毯活动,一名五年级学生牵着魏老的手要走很长一段红毯,途中有讲解。但孩子因为特别紧张忘了讲解词,急得快要哭了。魏明安慰他:“孩子,别紧张,你讲不了,爷爷也能讲。”在一次宣讲中,魏明拿着一管管贴着使用次数和捡拾地点的废弃牙膏作示范,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什么叫做浪费,明白了以俭养德的重要性。

思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是一生。一次魏明到学校宣讲结束后,一个三四年级的小男孩跑上讲台,端端正正给魏老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在场的人都被这个孩子的举动震惊了。许多老师感慨:一定是听完魏老讲课,孩子心中树立起保家卫国、奉献一生的高大形象,否则他不会有这样的勇气走上讲台来,向这位他心中的“英雄”和崇拜的模范致敬。

魏明讲课很少喝水,口干舌燥嘴唇干裂时才勉强喝一小口润一下,起初大家都不理解,后来才得知他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不敢喝水,讲课时还戴着成人尿不湿。很难想象有时他一天进行4场宣讲是怎样坚持下来的。魏明老伴常说:“别看他在外面是个英雄,回到家之后常常累得直哼哼,啥也干不了。”

魏明在学习笔记中写道:“从想当一个党员,到成为一个党员,到最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党员,这是一个灵与肉漫长而艰苦的重塑过程,它伴随人的一生。信仰问题是一辈子坚守践行的问题。当你伸出左手,办宗旨不容的事时,要看看自己的右拳是否握着举在头顶上。”这既是魏明一生践行初心使命的心灵感悟,又是他一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铿锵诺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