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故居

2022/06/24  浏览量:     

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占地面积24亩。乌兰夫故居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乌兰夫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包括正房、东西厢房、碾房、磨房、粮仓房等20余间房屋。整个景区有故居、展室、音像厅、碑墙、怀泽亭、土默特地区革命史展览以及乌兰夫家碾打、晾晒粮食的场面和乌兰夫童年时玩耍的芷芨滩。

乌兰夫同志半身铜像

抗战期间,乌兰夫故居遭日军破坏。1987年当地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1991年10月正式开放。2006年再次对故居进行了修缮和改扩建。乌兰夫故居既是乌兰夫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地,也是他早期从事革命工作的地方,从1906年出生到1937年,乌兰夫同志一直间断性地在故居生活、学习和工作。

乌兰夫故居正房

正房为生活住房,院内从大门到正房有中央引道相通,两旁种植草坪、松柏。房间中陈列了乌兰夫同志家中使用过的物品,生动地记录了乌兰夫同志坚定地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光辉历程。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出生在今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乌兰夫从小就目睹了蒙古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困惑与不解,在祖父的启蒙下,逐步明白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蒙古族人民的命运。

1906——1919年,他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9年乌兰夫离开家乡到归绥(今呼和浩特)求学,1923年考入北京蒙藏学校继续求学。1925年9月,乌兰夫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走上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组织的民族解放道路。1929年乌兰夫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归国,与佛鼎、奎璧组建了中共西蒙工委,他先任组织委员,后任书记,制定了“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培养干部、积蓄力量”的工作方针。

乌兰夫故居西厢房

西厢房是乌兰夫和云亭的住房,起初他们居住在正房的最东屋,后来孩子们多了便搬到此间屋子居住,乌兰夫在家乡开展地下工作时,曾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1930年春天,乌兰夫在故居的这间小屋里,主持召开了回国后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秘密工作会议。会议从当天晚上开到翌日晚上,乌兰夫的妻子云亭带着女儿云曙碧、儿子布赫和妹妹云清给他们站岗放哨。

会后,仅月余时间,西蒙工委便以故居为中心,在周边十多个村镇建立起农民协会。农村革命活动的活跃,引起了国民党绥远当局的注意。1930年上半年,敌人开始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在这里,敌人曾不止一次对乌兰夫进行搜捕。有一次,敌人来到家里搜查,在西厢房翻出了乌兰夫从苏联带回来的俄文版《资本论》,乌兰夫的父亲和妻子临危不乱,说那是老人们读的《圣经》,机智的骗过了敌人。

乌兰夫故居磨房

乌兰夫故居碾房

故居中保存了磨房与碾房的原貌,碾与磨是当时农村普遍的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在碾房角落的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洞,这个洞就是当时乌兰夫存放文件资料的地方,将文件放在这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乌兰夫故居场面

当地农村,一般会在农田、道路旁或者房前屋后开辟一块平地,用以农作物的脱粒、扬掀除杂、翻晒以及秸秆的堆放。乌兰夫家碾打、晾晒粮食的场面,也是乌兰夫童年玩耍的地方。

乌兰夫故居共展出文物40件、照片92张、文献资料28件、实物169件,还辅之展出土默特民俗用品35件。基本陈列分为族源家世、青少年时期、播撒火种、故土情深、光辉岁月五个部分。整个展览内容实事求是,生动详实的展现了乌兰夫同志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的不朽功勋。

乌兰夫故居匾额 李德生题